Sun 是一个在计算机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历史地位的公司,2009 年被 Oracle 收购。Sun 的发展经历过升起和壮大,又经历过衰败和陨落。今天我就来分享 Sun 是怎么创业并发展壮大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nfoQ”(ID:infoqchina),作者 徐飞。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这首歌会立马让中国人想到某个企业。在西方互联网电脑公司里,也有一个曾经名号响当当的公司:Sun。这个公司成立于 1982 年,在最近一次 2008 年的经济危机中没有撑下去破产了,最后于 2009 年 4 月被 Oracle 收购了。
今天我要分享的主角就是这个曾经在互联网发展史和计算机发展史上占据非常重要地位的,但后来“陨落”的 Sun 公司。很多人一直以为 Sun 是“太阳”的意思。Sun 公司的中文名翻译为升阳,可能也是这个理解意思。但是 Sun 的全称实际上是 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
Sun 公司最初的产品是一个 Unix 工作站 Sun-1。它是 Sun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安迪·贝克托斯海姆(Andy Bechtolsheim)在研究生时期给斯坦福学校的校园网建设设计的工作站。他最初是设计成给自己用的一台 CAD 工作站。这个设计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它拥有著名的三个一百万:每秒运算 100 万次,100 万个字节的内存,以及 100 万像素的图形显示器。
为了实现这个工作站,安迪使用了摩托罗拉 68000 处理器和一个高级的内存管理器,用来支持 Unix 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第一台这样的工作站是安迪手工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里面的闲暇部件拆下来以及硅谷的各种商店里买来的。
1982 年 2 月 24 日,安迪和维诺德·科斯拉(Vinod Khosla)、斯科特·麦克尼利(Scott McNearly)创建了 Sun 公司。不久之后比尔·乔伊(Bill Joy),一个伯克利大学的学生也很快作为创始人加盟了。比尔是著名的 BSD 系统的主要开发者,促成了 Sun 公司的操作系统 Solaris 的诞生。
Sun 公司成立以后,因为 Sun-1 实在是太先进了,一开张就卖得特别好,所以第一季度就盈利了。
到 1983 年的时候,Sun 公司就已经非常有名气了。它生产的工作站是除了 DEC 著名的 VAX 小型机以外唯一能够跑 BSD Unix 的机器。Sun 公司把自己的机器授权给其他厂商生产,顺便从中赚取利益。
1985 年,Sun 公司研究出了自己的 SPARC 指令集的处理器。这款自己研究出来的处理器,性能比 Sun 公司之前用的摩托罗拉处理器更快、更好。这是 Sun 发展史上很关键的一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Sun 公司和老牌小型机制造商 DEC 公司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两者相比,Sun 的工作站具备和 DEC 公司的小型机一般的性能,但是工作站体积小,又便宜,不是 VAX 那样集中式的笨重的小型机。
1986 年,成立仅仅四年的 Sun 公司上市了。作为一个持续增长超过 30% 的公司,Sun 一上市就受到了极大的追捧。
20 世纪 80 年代的时候,既是一个小型机不断消亡的时代,也是一个个人计算机茁壮成长的时代。Sun 的工作站在这个时代,代表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再回头去看,恐怕没有人能够分的清楚。说它是小型机吗?它不是。说它是个人计算机吗?Sun 公司自己就不愿意承认。因为 Sun 公司的工作站每台得卖几万美元,而服务器更是 10 多万美元一台。Sun 的工作站使用 Unix 操作系统、对网络的支持、系统本身的先进性等,在那个时候,都比个人计算机强太多了。
从 Sun 公司成立开始,到 Sun 公司到达顶峰的这些年里,Sun 基本上可以说是无往而不利的。
Sun 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在很长时间里都是 DEC 的小型机和 IBM 的大型机。虽然说 Sun 的工作站卖的价格不便宜,从几万美元到几十万美元都有,而且 Sun 硬件的利润率非常高。但是和 Sun 的价格比起来,DEC 的小型机和 IBM 的大型机,那才是真的叫贵。因为 Sun 的东西在代替传统小型机和大型机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无论是机器性能还是价格,所以 Sun 公司的东西非常好卖。
伴随着互联网向公众的开放,雅虎作为互联网第一股开始登陆纳斯达克,整个硅谷在 20 世纪的最后几年,迎来了一股蓬勃发展的.com 高潮。
.com 的兴起,也许和杨致远(雅虎创始人)的关系比和 Sun 公司的关系大很多。但是作为.com 时代最为重要的网络服务器这个东西,如果不是因为出现了 Sun 的工作站和服务器的话,很难想象可以靠着 IBM、HP 的大型机撑起来的,因为后者的单价实在是太贵了。所以廉价又高性能的 Sun 的工作站和服务器,在很大程度上,为.com 的泡沫注入了非常强烈的硬件支持。
伴随着 Sun 公司在硬件方面营收不断的增长,Sun 公司在其他方面也开始创新了。Java 这样一个语言就是在这个时候由 Sun 公司开发的。Sun 公司开发 Java 的想法是:在互联网的时代,提供一种和机器无关,和操作系统也无关,可以运行在任何平台上的语言。
这种语言如果成为软件开发事实上的标准的话,那么软件的开发就会变得非常高效,因为大家再也不需要为特定的硬件和操作系统专门开发软件了。想法非常地好,而且得到了很多公司的认可和加盟。
但是有一家公司除外,这家公司就是微软。当时的微软正如日中天,一家公司可以抵抗整个软件行业。微软明显看到了这个威胁,所以试图用各种办法去阻止 Java 的壮大。不可否认,在一段时间里,微软的这种做法确实起到了效果。
但是我们现在回头去看的话,Java 已经成为一个巨大无比的软件开发平台。实际上这些年很多重要的开源项目都是基于 Java 的。微软的.NET 计划,虽然在微软内部相当地成功,而且.NET 作为一个平台来说,很多方面也的确比 Java 先进。但是 Java 始终还是占得上风。而.NET 在微软之外多少显得有点可有可无。从这个角度来说,Sun 的梦想,最终还是实现了。
Sun 公司在 2001 年的时候,营收达到了 183 亿美元的巅峰。但是 183 亿美元的巅峰,也就是 Sun 公司最后的巅峰了。因为接下来事情的走向,就有点让人大跌眼镜了。
2001 年伴随着.com 泡沫的破裂,无数公司破产。即使没有破产的公司也“勒紧裤腰带”,不敢随便买机器了。所以在这一年 Sun 公司的订单大规模地萎缩了,Sun 公司也第一次出现了亏损。然而如果只是正常的周期调整的话,过几年 Sun 公司就应该走出低谷了。可是 Sun 公司不但没有走出低谷,反而每况愈下,终于在下一次经济危机来临之后没有撑住,破产了。伴随.com 的破灭,各大互联网公司和门户网站,破产的破产,没有破产的也不敢随便乱花钱买东西了。Sun 公司的门口一下从车水马龙变成了门可罗雀。10 多年来,年年保持 30% 以上营收增长的 Sun 公司第一次账目上出现了亏损。
这一亏损,Sun 公司就开始一蹶不振了。很长时间内,Sun 公司的元气都没有恢复过来。只是为什么 Sun 公司一下子就从形势一片大好,变得一塌糊涂了呢?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Sun 公司的衰落,也不可能是一天造成的。
回到上面,20 个世纪 90 年代是大型机、小型机向个人计算机过渡的时代。无论是早期的苹果,还是后期的 IBM、Compaq、惠普、Dell 等,都是这个时代里茁壮成长起来的个人计算机厂商。
IBM 的个人计算机在最初搭建的时候,是没有考虑联网功能的。但是因为 IBM 个人计算机的可扩展性,3Com、Novell 等公司很快就瞄准了这一块市场。而苹果的个人计算机一直以来都有联网功能。当然无论是苹果也好,还是 IBM 兼容机也好,其联网功能显然既不能和大型机、小型机比,也无法和 Sun 的工作站比。
这一点可以理解,毕竟在很长的时间内,互联网这个东西离公众很遥远。而个人计算机也不需要多高级的联网功能,即便需要,很多时候也只是内部的局域网而已。
但是进入 90 年代以后,事情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这个变化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微软发布了新的服务器操作系统 Windows NT。这个和 Windows 95 有着相似的图形界面,却有着比 Windows 95 强悍很多的局域网组网和管理功能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第一次让个人计算机进入了企业组网的阶段。
第二是在 IBM 的支持下,一个开源的类似 Unix 的操作系统 Linux 也开始蓬勃发展了。Linux 作为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其“明目张胆”打着对抗微软的旗号。但是实际上作为个人用的操作系统,Linux 太难用。可是作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Linux 比 Windows NT 要更强悍。
当然,此时 Sun 公司正是非常风光的时候,Sun 工作站在传统大型机和小型机擅长的领域里面,远超于 IBM、 HP、 DEC。硬件利润很高,Sun 公司的营收节节高涨,Sun 公司的每个人都士气高涨。
但是 Sun 公司没有注意到它的背后其实出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敌人,这个敌人就是:以 Windows NT 和 Linux 武装的个人计算机。在 1996 年以后,无论是 Windows NT 还是 Linux,在高端个人计算机上,都可以比较好地作为服务器使用。
所以 Sun 公司在努力从高端市场上去取代 IBM、HP 和 DEC 的时候,这些个人计算机也在努力挖 Sun 的墙脚。到这儿你可能要问,既然有个人计算机在背后挖墙角,为什么 Sun 公司就傻傻地一无所知呢?
Sun 公司是不是一无所知,这我也无从考证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Sun 公司当时把大量的精力都关注在了给它带来大量利润的竞争对手那里。至于背后的那个个人计算机来挖它的墙脚,可能在 Sun 公司看来,这些蚍蜉真的能够撼树不成?
Sun 有这样的信心是有原因的。首先,Sun 公司的硬件和软件都非常强大,完全不是 PC 机配上 Windows NT 或者是 Linux 就可以匹敌的。其次,Sun 公司正在大把蚕食大型机、小型机的市场,而 PC 机正式在低端市场挖一点微不足道的墙脚,那点丢掉的钱,对 Sun 来说,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然而 Sun 公司忽略了一个道理:量变引起质变。这种量变到质变的变化,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 Sun 公司努力去占领的市场,是一个不断被占领、不断在萎缩的市场。总有一天,小型机和大型机都会退出市场。而 Sun 公司再也没有剩余的市场可以去占领。
那么这个时候,Sun 公司接下来如果要继续赚钱,靠的就只能是市场的自然增长了。Sun 的增长率也就不可能像之前“攻城略地”时候那样迅速了。因为一个行业自然增长始终不会那么快的。
但是 2001 年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特殊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com 的泡沫破灭,导致无数公司破产,即便不破产的话,日子也不好过,缺钱。公司缺钱的时候,当然会去找更加便宜的方案。比如说,个人计算机装上免费的 Linux 的操作系统,其实也可以用得不错。
同时,大型机制造商和个人计算机制造商 IBM,虽说在大型机上被 Sun 甩出几条街,但是 IBM 很有远见地支持了 Linux 的开发,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贡献代码给开源社区。到 2001 年以后,Linux 作为服务器的性能与低端的 Sun 的工作站相差无几了。
所以,伴随.com 泡沫的破灭,Sun 的生意是越来越差了,IBM 的基于 Linux 的服务器却越卖越好了。所谓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在 IT 和互联网这个领域里,可以缩小到“三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IBM 砸钱做 Linux,把个人计算机扶起来,主要就是为了对付 Sun,对付 Sun 对自己大型机市场的蚕食。IBM 的远见可见一斑。
其二是 Sun 在占领小型机、大型机市场的同时,个人计算机也在侵蚀占领 Sun 的市场。当 Sun 公司开始接到越来越少的订单的时候,个人计算机配上 Linux 作为服务器去取代 Sun 工作站的方案却越来越成熟了,而且这个方案比 Sun 的工作站更价廉物美。当年 Sun 是怎么战胜了大型机、小型机的,现在 Sun 也怎么样被推翻。
Sun 的营收一直没有起色。公司领导人终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 Sun 决定开放 Solaris 的源代码,和 Linux 一起进入个人计算机的服务器市场。
这个事情如果 Sun 在 20 个世纪 90 年代就做的话,那么我想这个世界也就没有 Linux 什么事情了。但是 Sun 开始做的时候,Linux 经过 IBM 的培育,已经茁壮成长起来了。这个时候开放 Solaris,只能说为时已晚。
船要沉了,又没有出现牛人来拯救,Sun 也就一天不如一天了。换 CEO 也就成了必然。在经过换 CEO,一阵大量的裁员和卖地卖资产以后,Sun 公司短暂地迎来了一段营收为正的时光。
然而还没有等到 Sun 公司喘息一下,2008 年的经济危机又来了。这次经济危机的到来,Sun 公司的底子已经不是 2000 年.com 破灭时候的底子了,而是一个烂摊子。这时等待 Sun 的结局,就是破产了。
Sun 公司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在自己高速发展、有巨额利润的时候,看错了它的真正敌人,从而错失了和敌人正面作战的时机。等到 Sun 意识到真正的敌人是谁的时候,为时已晚。这,之于 Sun 这个公司无疑是个巨大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