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PHP资讯 > 创业信息 > 高管都揣着技术跑路了,融资14亿美元的Magic Leap啥时候出产

高管都揣着技术跑路了,融资14亿美元的Magic Leap啥时候出产

创业信息
  VR是一个大市场,AR的市场更加广阔。但同所有的早期技术市场一样,发展不会一帆风顺,过程必然充满曲折。尽管到2017年,AR/VR市场的收益可能接近几十亿美元,未来的发展或许更加乐观,但毫无疑问,AR/VR仍处于技术市场发展四个阶段——炒作期、面对现实期、步入正轨期与市场稳定期——中的第一个阶段。

  在炒作期,任何一家AR/VR创业公司,都有可能因此受益也因此毁灭。随着近日知名的AR智能头盔创业公司Skully正式宣布关闭,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另一家媒体眼中神乎其神的AR创企:Magic Leap。

  Magic Leap:到底何方神圣?

  Magic Leap并不在硅谷,而是在佛罗里达州南部的郊区。自该公司2010年成立以来,始终处于“隐秘模式”下,公司的技术完美地藏匿于公众视线之外,只有少数几人得以在不签署冗长保密协议的情况下一探究竟。

  直到去年,Magic Leap逐渐向世人揭开了其神秘面纱——一种全新的,“电影现实”技术:

  •混合现实(MR)或增强现实(AR):采用特定的头戴设备,用户可以在自己身处的现实世界中,看到虚拟的物体。如今很多公司包括微软、Google、Oculus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同时这也是Magic Leap的基础。

 

  •与现实世界、你的眼神交互的3D物体:用户使用Magic Leap的设备观看这些图像的时候,感觉好比观看电影画面。不仅虚拟物体看上去不会与现实物体交叠,它们还会与现实物体进行垂直交互,比如:墙壁、桌子、你的双手。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Rony Abovitz的设想更加大胆狂野,他说:“人类大脑无法识别真实与魔术,”随着这些体验“越来越渗透到人们的潜意识中,它们将会变得更加真实。”

  •向用户视网膜投影:Magic Leap表示这些神奇的图像将直接投影到用户的视网膜上,从而造成一种与看见周围世界一样的视觉神经效果。这就跟虚拟现实(VR)有很大区别,后者只是在你眼前呈现一个能产生3D效果的扁平屏幕而已。这样一来,用户就可以自由地观察虚拟物体的每个细节,而不受位置影响。

  •基于“光场技术”(Light field technology):我们观看周围世界,是通过捕捉“光场”,简单讲就是收集周围世界的光数据。Magic Leap说,他们正在使用光场技术“逆向工程”我们在现实中的所见,使其虚拟化。为了实现这一点,公司斥资近亿美元在佛罗里达造了一个30万平方英尺的制造工厂,用于生产公司的“光子光场芯片”。

  综合上述,便是公司所谓的“电影现实”技术。

  是炒作,还是真材实料?

  公司的最终目标是生产一款移动设备,类似于微软的HoloLens。同时又点类似于Google Glass,能够全天戴着,在公共场合下也可以不受限制地戴着。Abovitz描述说,这款设备将佩戴在用户头部,可以在真实世界中使用,可以在跟人交流是使用。并且,Magic Leap还承诺要让虚拟体验更加自然,减少眩晕呕吐感。然后还要大量生产这些设备。

  如果没有接下来的但是,一切都很美好。但是,不得不说,到目前为止,除了视频和原型机之外,Magic Leap似乎还没有推出一款真正的产品——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口中所描述的那款神奇产品。

  换句话说,公司的技术和愿景都很美好、很未来,但是公司向我们展示的品牌传播却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Magic Leap可信么?

  如果看融资,可信。今年年初,Magic Leap完成了新一轮C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8亿美元,这大概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C轮融资。算上过往几年里的融资,Magic Leap一共从投资者那里拿到了近14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包括在今年C轮融资中领投的阿里巴巴集团,在去年10月B轮融资中领投的Google,以及其他参投的知名风投如A16Z、KPCB、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通创投等等。

  再看公司现状,捉急。Magic Leap如今拥有600多名员工。但是仍远远不够:公司还需要更多的软件工程师,从眼睛跟踪到虹膜识别,到深度学习等等,还需要更多的光学工程师、游戏设计师,以及其他各种人才。

  在这状态下,Abovitz于采访中表示,公司的产品“有望很快”推出,你信吗?此外,公司又聘请了科幻作家Neal Stephenson作为其首席未来畅想家,再一次地,这个套路我不是很懂。

  然后今年5月份的时候,Abovitz又宣布了一个新的项目,将允许10名外部开发人员参与Magic Leap设备的开发。但是这有用吗?天知道。

  最近,公司又起诉了两名前高管,Gary Bradski和Adrian Kaehler(分别为前高级认知与智能资深副总裁、前特殊项目副总裁),指控他们利用在Magic Leap开发的技术自立门户。

  创业就好比赛跑,即便Magic Leap的技术再超前,迟迟没有产品发布,也不知道市场的未来反应,Magic Leap还能引爆舆论多久?

  

 

  左起:Magic Leap CEO Rony Abovitz,首席创意官Graeme Devine,首席未来畅想官/科幻小说家Neal Stephenson

  尽早为第二阶段做准备:“面对现实”

  在AR/VR热潮之前,曾经的生物科技也是投资者的最爱。如果时间没有冲淡人们的记忆,大家应该还能记得硅谷宠儿、颠覆传统血液检测的Theranos,然后你或许会觉得,至少现阶段的Magic Leap,多多少少与当初的这个独角兽有些相似:巨额融资、创新技术、颠覆行业、产品一直在开发……

  然而现实总会如期而至,依靠炒作与舆论,不是长久的生存之计,也不是所有的AR创业公司都能有Magic Leap这般幸运和本事。当技术市场临近炒作期的尾声,想要生存下去,AR/VR创企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未来做准备:

  融资越多越好。Magic Leap就是个极好的例子。在一个没有确数、市场仍在发展中的领域创业,你需要为产品的开发准备大量的资金。

  跳出常规思维。现有的与AR/VR交叉甚多的业务是进入这个新市场的有利跳板。比如云渲染和流媒体公司OTOY就已经开始与视觉特效、电影、技术与游戏公司合作,推广他们的服务。OTOY基于云端的渲染与SaaS解决方案如今已获得15万用户。然后,公司就有钱去投资所谓“新兴的可穿戴光场流媒体业务”。

  让技术大公司来找你。Facebook、三星、Google将愿意不计代价地投资或获得你的创意一部分。只要你能够证明创意有盈利前景。或者被这些大公司收购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在最初几年你就不必担心资金问题。

  面向用户。比如说,为VR设备开发应用。眼下,新的开发者会带来越来越多硬件产品,为这些硬件开发应用将会是一个有利可赚的领域。

  找到合适的发行商。发行模式在游戏行业十分常见,并且这种模式已经帮助不少AR/VR游戏工作室,通过与平台拥有者签订开发合同,建立了自己的业务。只不过最终的产品在发布时往往涉及专营权,所以免不了会有些争议。(www.thinksite.cn)

本文由欣才IT学院整理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