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合作不是挂在嘴边上了,也不是管理层开开会贯彻团队合作精神,就会形成凝聚力,顿时团队有所改善。
事实上磨破嘴皮子也没人不会听你讲什么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大部分员工,站到99.9%都仅仅是打一份工,拿到该拿的¥,按时上下班。甚至很多管理层也是为了打一份工,拿一份高薪¥,按时上下班。
真正能不靠管理,工作认为真负责,又敬业心的员工,他们一部分会在某些领域做的跟出色,另一部份会选择创业等等。 你的企业能有这样的员工是运气。
团队合作精神是管理不出来,只能靠领导艺术凝聚一个团队。
出现问题为什么会相互推诿
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同事反目成仇,背后给你一枪。将责任推给其他人。有时可能是部门相互推卸责任。这种做法会像瘟疫一样传染,影响更多的人或部门效仿。
如果不加以控制,后果很严重,波及面广,一旦成为定势,你再想翻盘非常困难。不管你是否愿意或承认,这将会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你想改变,很难!你会发现新入职的员工很快学会并适应这种推诿的企业文化,新鲜血液总是少量输入的,就像得了癌症一样不可控制。
出现这样事情问题出在哪里?
管理者不懂技术
组织架构不合理,部门与部门是平级关系,平级部门最容易推卸责任。
对自身定位,有些管理层认为是权利部分,我们更需要的是服务部门。
背黑锅文化
我来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是“管理者不懂技术”,如果管理者不懂技术,当出现问题后,这位裁判只能听各部门负责人报告,那个部门的口才好,嗓门高..... 那个部门就有优势,无法做好裁判工作。败下阵来的部门背黑锅,他们也不是孬的,骑驴看账本,走着瞧,挖坑埋地雷也要找回面子。
“组 织架构不合理”,平级部门都有权力,这些部门管理层都是打酱油的,虽然技术出身,但都是250,什么都想管插一脚,又管不好。平级部门最爱干的就是制定各 种流程,让其他部门按照我的流程走,这样每个部门都会如法炮制,很多做法是给上面看“看我有作为”, 更多的管理层站着茅坑不拉屎。
“自 身定位”,我认为每个人或部门都要有服务意识,我在外企工作多年,在外企HR,财务等等部门都是服务部门,确切的说是“主动服务部门”,他们会主动上门服 务,例如财务会问问你有没有什么要报销的.....。而在国内大部分部门都是等你去主动找他们,他会会告诉你流程是什么,流程怎么走,然后在过来。这种服 务意识是需要强行推行的,中国人还没有达到服务意识层次。
“背黑锅文化”除了问题急于找人背黑锅,揪出肇事者,责任全是他的,这在中国是惯用手法。我的经验是千万别找人被黑锅,不要单点某人,出现问题谁都有责任。
一旦企业出现这个推诿行为的苗头,必须要控制,不可蔓延。避免出现多个平级部门,必须有人能领导这些部门,做好裁判工作,使他们不敢推卸责任。
领导加管理更重要
领导力强,管理可以稍松散一点; 领导力弱,用强管理流程补充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引用网友的一句话
领导能创造神话,管理可持续发展 ------ 我的话
从领导型走向管理型是最好的结果,例如“微软”。另一个例子是 苹果,领导太强,过度到管理型的企业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我更擅长领导,而不是管理,我认为领导占80%,管理站20%,技术占80%,其他占20% 较为合理。
领导力不可复制,只能被另一种替代,管理可一克隆。
我平时对下属说:你们这么做,应该这样做.....
而不是:你们看看怎么做(然后告诉我,我在跟上面说)
另外管理层不是传话筒,具体不说了。
对我影响比较深的一部电影《U571》
当船长告诉副船长泰莱这些话的时候“作为一个船长,你不能犹豫,你要采取行动,不果然行动,就危及全体船员,往往没有先例可遵循,资料不足,要当机立断”,“你出错,就要承担后果”,“假如你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就不适合当潜艇队长”,泰莱开始反思。
当大幅告诉船长泰莱,“指挥官有无限威严,是可敬可畏的人,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泰莱就已经担当起了船长的角色
同样面对项目的一些问题,作为技术管理层你必须拿出方案,而不能将这些问题推给下属:你们看看怎么做,你们大家商量一下给我一个方案...等等
例会问题
我通常很少开会。
“中国式开会”就是针对XXXXX问题你们看看怎么做,你们大家商量一下,然后你一言,我一嘴,各个提建议,到头什么都没有解决,一份会议记录发给所有人,几乎没有人看。提意见都很踊跃,具体到谁负责都开始低头。会议内容落实5%不到。
我开会就要有解决方案,成熟的方案,否则不开会,开了没有意义,浪费时间。哪怕是半成品也好过没有。
针对方案细节依次敲定,然后进入到Ticket对应具体负责人。
工作报告
我 从不要求团队写工作报告,因为Ticket一幕了然,任务出口是由经我这里确认后发出,对整个项目了如执掌。所以不需要,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是不准确的,可以虚构,不实的撰改,为了写报告而写写报告。 中国权利层都有一种想法,高薪我拿,待遇我享受,活你干。导致企业管理层架空,有能力有实力的员工得不到重用提拔。基层优秀员工没有上升渠道。
声明,我很少看管理方面的书籍,写出这篇争议会很多,想了很久要不要发,哎既然都写了,还是发出来吧:)——南京PHP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