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世界已不同以往,任天堂终于清醒了过来。
3月17日,任天堂宣布与DeNA(日本知名智能手机游戏平台)合作,在智能平台上推出全新任天堂游戏,并且以1.4%的发行股换取了DeNA 10%的发行股。
任天堂CEO岩田聪(Satoru Iwata)特别强调:“专业游戏主机和触屏智能设备在游戏的操控方式和力道大小上差别显着。我们并不考虑将传统主机上的经典游戏复制到智能设备上去,否则,一旦不能实现最好的用户体验,就等于毁了任天堂IP。”然而,该公司也承认,很多人已经用模拟器在智能设备上玩他们的游戏了,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革新还是守旧?不一样的任天堂!
跨平台和智能设备已成主流。任天堂原本决意与两者划清界限,而如今也不得不妥协,坦然接受专业游戏主机大势已去的事实,难道不是吗?
事实并非全然如此。
改变必然伴随着代价,就连游戏产业里最成功的公司也不例外。如今谁都不能说手机平板游戏无足轻重,指责任天堂不该妥协——“因为任天堂压根儿还没走到那一步。”
任天堂亲口承认了智能设备在游戏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放弃经营专业游戏主机硬件。发布会上,岩田聪证实了新一代任天堂NX游戏机的存在,还透露说2014年旗下五种3DS游戏销量达到了让人瞠目的2百万,(制作3DS大型游戏的第三方并不多见,任天堂面临的竞争压力就小很多,这也许是原因之一)。
但岩田聪也乐此不疲地解释道:跟DeNA合作主要为了在智能设备上推广任天堂游戏,使用现存的任天堂IP。而从相关报道来看,他们的策略是换汤不换药,依旧使用以前的游戏IP,不打算开发新的。
IP属于较专业的词汇,指代一家公司所有的智慧资产。任天堂设计的马里奥(Mario)和塞尔达(Zelda)等游戏主角,或是马里奥赛车(Mario Kart)、萨尔达传说时之笛(The Ocarina of Time)等游戏都属于IP,而IP亦是任天堂最大的财富。岩田聪的意思是将任天堂所有游戏角色、场景、情节等授权给移动平台,但并不包括传统的经典主机游戏。
任天堂应该不会把宝都压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这次恐怕只是牛刀小试,探探水的深浅罢了。股价很可能上涨,若真如此,十有八九也是那些急不可耐的投资者捧热的。在这些人看来,好像只要任天堂对移动平台授权IP,他们就能大赚特赚一笔。
我可不这么认为。
步履蹒跚的巨人:任天堂的移动之路
岩田聪表示:在游戏行业,单打独斗难以成功。这次跟DeNA合作,主要是为了“借助同行伙伴的力量,实现设定的目标。”而目标主要有两个:
用任天堂的IP在移动平台上开发优质游戏;
提供跨越3DS到Wii U系统的全新任天堂会员服务;赋予NX,智能设备以及个人电脑等新硬件设备以新定义。
两个目标听上去不错。说实话,我个人并不看好传统游戏主机的前景——真正有前景的究竟是什么呢?索尼和微软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和网络,用优质的服务拉近玩家与游戏内容、游戏情节、虚拟商品、在线支付以及其他玩家之间的距离,这才是有前景的,又恰恰是任天堂亲口承认做不到的,有点让人担心。
任天堂坦言自己没有开发移动游戏的“天分”,况且在线网络的规模之大难免让他们有点无所适从,所以不得不与其他公司合作。不管怎样,坦诚相待的精神可嘉,逃避毕竟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三个“大坑”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1号大坑:当移动营销成为新潮流
DeNA的CEO表示:全球移动游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除了吸引注意力,还要让用户长久地对一个游戏保持兴趣,那么引人入胜的特色必不可少——那就是带有鲜明品牌色彩的智慧资产,即IP。”对于DeNA来说,获得任天堂的IP授权仅是一笔营销支出,而接踵而至的,疯狂高涨的下载量却能帮助解决他们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即控制营销成本上升的速度,包括安装成本,超级碗播放期间投放“部落冲突(Clash of Clans)”的花销等等,同时尽可能吸引更多用户。
任天堂已经将移动市场视为新的营销渠道。“简单来说,就像125年前任天堂刚成立的时候还没有电视,后来有了电视就疯狂进行广告宣传一样。如今智能设备已成为用户连接社会的私人窗口,如果不加以利用就太可惜了。”
在移动时代,特别是F2P(免费增值游戏)大行其道的今天,获取用户(Acquisition)不再是商业ARM框架中最重要的,留住用户(Retention)才是。将任天堂IP登上智能手机平台也许能扩充他们的用户群也说不定。美国艺电(Electronic Arts)的“植物大战僵尸2(Plants versus Zombies 2)”一上线就在五天内达到1600万的首次下载量。任天堂跟DeNA强强联手,轻而易举破了这个记录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在F2P的世界里,单有下载量并不能说明什么。游戏除了优质之外,要能让在数日、数周,甚至数月内还让玩家爱不释手,让他们心甘情愿掏腰包,那才是重点。
等等,谁说要用F2P模式了?任天堂可没这么说。付费模式难道不是更好的选择吗?岩田聪解释说跟DeNA合作是为了征服移动市场,“一来推出更优质的产品,二来升级自己的服务”。且把合作放在一边不说,如果任天堂要将IP带入庞大的移动市场,为自家3DS、NX等专业游戏硬软件吸引更多注意的话,采用免费模式才是明智的决定。
问题是,任天堂还在“免费”和“付费”之间痛苦地挣扎着呢:
如果推出iOS/Android版付费游戏,即使没有采用传统3DS/NX中的游戏IP,也能够吸引相当数量的用户,况且智能设备上的付费游戏要比3DS/DX游戏便宜很多,如此一来就会对传统游戏主机用户群造成冲击。
如果推出iOS/Android版免费游戏,恐怕众人会犯嘀咕:既然不买他们的硬件设备也能玩游戏,干嘛白花钱呢?何况专业游戏机除了玩游戏别无它用,远远不比智能手机功能强大。
于是更多问题来了……
2号大坑:如果能在F2P里体验AAA设计的敏捷度
不知道多少开发过AAA级别游戏的工作室、设计者、开发者转战F2P后,信口开河,称F2P“画面效果太渣”,直到别人拿出点好作品来才明白,原来AAA的标准并不适用于F2P,脚底抹油开溜了。
移动和F2P的设计(两个具有相同点的不同领域)各自都有局限性,倾向性以及不同需求,开发AAA的游戏工作室可以多加了解,同时也得承认,老办法无法解决新问题。
我相信任天堂会了解这一点的,只是让完美主义者降低自己的标准,恐怕还需要时间。
更糟的是,任天堂现在成了合资企业。岩田聪说任天堂需要DeNA的帮助,所以才有了合作关系,那么就必须保证这样的合作确实能改善他们的困境,不要落下一个因为摩擦、分歧和争论而分道扬镳的结局就好。
服务型的游戏需要与商业智慧和设计本身紧密结合。开发链条上的所有环节的员工都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将设计灵感、技能和经验结合起来解决好问题。与第三方开发者合作的F2P游戏公司都了解:紧密合作、互相信任是让每个环节充分发挥作用的润滑剂。一旦放弃单打独斗,选择友好合作,那么明争暗斗、“你死我活”的异心就成了大忌。
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拥有全球最受欢迎的游戏IP,等同于手握成功的钥匙。其实对于合资企业来说,很难像King.com和Supercell那样做出快速、果断的决定。任天堂向来都是优柔寡断的,过渡到新的服务模式注定要经历一些坎坷,何况游戏产业竞争这么激烈,这又导致了新的问题……
3号大坑:“红海”竞争策略
任天堂的高管们素来崇尚“蓝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开拓新市场,拒绝在原地打转。而对智能设备,“红海策略”才能起作用,这恰恰让任天堂没了用武之地。
任天堂在探索新的“海域”,众人选择阳光道时,他们偏选独木桥。宣布与DeNA合作在外界看来,就是一条“独木桥”。
永远别小看了任天堂
在游戏产业里,分析家所秉持的金规玉律之一便是“永远别小看了任天堂”。岩田聪宣布跟DeNA合作时,当被问及可能面临的挑战,他展现出的低调和谦逊正智慧的体现。他说:“那些最赚钱的游戏都在智能设备的大市场里,所以大家都觉得这是一块宝地。但是,由于竞争太过激烈,只有强者才能拿出优质的作品,稳固自己的地位。倘若任天堂不能成为其中的一员,那么涉足智能设备的软件产业就毫无意义了。”
任天堂究竟会如何征服这块宝地还不得而知。以下是几种猜想:
任天堂会推出付费和免费两种游戏版本。
免费版如果在十二个月之内问世,很可能借鉴现存的F2P模式和设计,特别是DeNA已经采用过的。
一场任天堂的IP争夺战在所难免。
我们更加不确定的是:
任天堂会关心用户群的规模吗(将智能设备看作是营销渠道来促进自家硬/软件产业)?这对DeNA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任天堂进军智能设备领域可能会影响其核心业务,也就是游戏主机软件的定价,如此一来,他们还会让新业务可持续发展吗?
任天堂是否暗中采用了“蓝海策略”,只是我们无从知晓罢了(比如冠名任天堂品牌,兼容iOS和Android的穿戴和输入设备,为非触屏游戏移步智能设备铺路)?
很多投资者认为任天堂的新动态会为其带来更多产值,真的是这样吗?我承认任天堂有这个潜力,但是其核心业务必然会受到负面影响。说不准岩田聪还有一个“蓝海策略”的杀手锏呢?不过,当他说任天堂没有单独经营服务类和跨平台游戏的时候,我确实感到一丝不安。
实在不愿意看到“99美分让马里奥跳得更高”这种字眼出现在游戏里。倘若任天堂和DeNA联合推出第一个F2P游戏,届时必然会惹恼那些视任天堂IP为珍宝的铁粉们。这两家游戏巨头的强强联手究竟会让游戏产业焕然一新,还是一切如旧,最后结局如何,我们拭目以待。